重磅!“十四五”时期河南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出炉

2022-04-24 11:11:26

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强省,河南明确提出要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、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。在此基础上,河南印发了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》。《规划》重点在哪?“十四五”时期河南新兴和未来产业又将如何发展?4月22日,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。

“十四五”时期河南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,有这么五项原则

据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郜义介绍,《规划》明确了河南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五项主要原则。

1

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,集中突破一批具有自主产权、安全可控的“卡脖子”技术,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、更高附加值、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。

2

主动对接长三角、京津冀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优势区域,吸引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南落地转化,全面融入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格局。

3

破除阻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,强化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能力,营造稳定公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,激发产业发展潜力、市场主体活力。

4

坚持集聚集约发展模式,推动人才、技术、资本有效集聚和供给,推进产业融合发展,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、创业环境优、竞争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。

5

发挥市场规模优势,通过高质量供给适应、引领、创造新需求,促进新消费释放和新型消费产业体系发展,形成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动态衡。

《规划》还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

到2025年,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,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30%;未来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新兴产业比重超过15%;形成10个优势战略新兴产业链,打造10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。

到2035年,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未来产业体系,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力量,将河南建设成为全国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。

形成4个主导产业、发展5个高成长产业、聚焦6个未来产业

为实现上述目标,《规划》提出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“456”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。

“4”,即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等具有较好基础、引领带动作用强、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4个主导产业,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,打造一批支撑带动强的产业集群。

“5”,即聚焦高端装备、新能源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、航空航天、新兴服务业等具有一定基础、发展势头好、能够快速做大规模的5个高成长产业,培育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、更高附加值的新业态、新模式。

“6”,即聚焦量子信息、氢能与新型储能、类脑智能、未来网络、生命健康科学、前沿新材料等整体处于起步阶段、能够抢占发展先机的6个未来产业,围绕“优中培精”“有中育新”“无中生有”三大路径,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、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。

对于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我省已累计授信额度超亿元

在《规划》中还提到,要培育一批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和“单项冠军”企业。目前,河南培育情况如何?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李俊岭介绍,目前,河南拥有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207家,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51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028家,已成功创建了30个“单项冠军”。

为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发展,河南推出“专精特新贷”,并于3月30日上线了“专精特新贷”融资服务台。截至4月20日,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共94家入驻台,发布“专精特新贷”金融产品44个;995家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在台累计发布融资需求17亿元;累计授信额度达1.06亿元。

“接下来,我们将启动新一轮单项冠军培育计划,建立省级单项冠军培育库、省级单项冠军、国家单项冠军三级梯次培育工作体系,鼓励‘专精特新’小巨人企业创建单项冠军,成为单项冠军的聚集地。”李俊岭称。

推行经费“直通车”制度重大创新项目从省直接拨付至项目方

想要培育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必不可少。发布会上,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处处长刘晓永介绍,下一步,河南将着力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
在新兴产业方面,重点在智能传感器、中药现代化、分子育种、动力电池、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轨道交通装备、智能网联汽车、5G新材料等领域,突破一批“杀手锏”核心技术;在未来产业方面,在新一代通讯、清洁能源、前沿新材料等领域,聚焦量子信息、类脑智能、未来网络、氢能与储能、碳基电子新材料等有前景、有基础的方向,推动产业破冰引领。

此外刘晓永还表示,将推进松绑放权,推行“揭榜挂帅”“赛马”“首席专家负责制”“项目专员制”等制度,逐步转变为竞争择优、定向委托、推荐备案制等多种遴选形式,满足各类创新主体需求。在经费管理方面,推行科研助理制度,减少科研人员事务负担;推行经费“直通车”制度,对重大创新项目经费不再按省、市、县(区)分级拨付模式,由省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,确保经费及时到位。

新闻1+1

到2025年末,全省新增省级经开区35个以上

《规划》明确,到2025年末,全省开发区队伍不断壮大,布局更加合理,新增省级经开区35个以上,全省经开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7.5%以上,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0%以上。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经开区6个以上,超500亿元15个以上。

推动省级经开区晋升国家级经开区,国家级经开区力争在全国考评中整体位次前移;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产业链主导力的“链主”企业和优势更加突出、特色更加鲜明、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的产业集群。

作为招商引资主台,《规划》对开发区发挥招商引资作用,扩大开放水也确定了目标。明确开发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,实际吸收外资、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稳步提升。到2025年末,实际吸收外资和省外资金年均增速4%以上,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8.4%,建设国际合作园区5个以上,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7个以上。

在创新方面,《规划》表示,开发区要培育一批创新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。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19%以上,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000家以上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

河南经开区将于6月底前按照新管理体制运行

从2020年起,河南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一直是热议话题。在2021年12月23日省委宣传部召开的相关发布会上,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郜义称,全面推行“管委会+公司”模式,实施“三化三制”改革,让开发区集中精力抓招引、抓项目、抓服务。为加快“三化三制”改革进程,省里拟选择30个开发区先行先试,争取2022年6月底前全省开发区按照新管理体制运行。

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,目前,新乡、漯河等经开区率先实行“管委会+公司”管理模式,并进行了人员薪酬制度改革;三门峡经开区创新探索党工委领导下的“管委会+集团公司+街道办”的“三门峡模式”,实行专业化服务、市场化运作、精细化管理。

标签: 河南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 发展规划 市场规模 新一代信息技术

关闭
最新热文